金算生电子报15集

  1. 谷歌版ChatGPT Bard开放测试

在 OpenAI GPT-4 发布、微软将 GPT-4 接入 Office 全家桶这样一波碾压后,谷歌也有了新的动作!

刚刚,谷歌宣布正式公开发布其聊天机器人产品 Bard。谷歌表示此举是为了广泛获得来自用户的反馈,以支持其在对话式生成模型赛道上与微软竞争。

据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的推特,此次开放使用将首先从美国和英国的用户开始 —— 用户可以申请加入 Bard 的候补名单(waitlist)。

此外,Bard 目前仅支持英语,且不具备编码能力,因此不支持有关代码的响应

评:在大模型领域最有可能跟OpenAI竞技就只有google了

  1. 硅谷的社交媒体做IAP,捆在一起干不过TikTok

从 2021 年上半年 IDFA 政策正式落地之后,各家的广告业务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坐拥流量池的社交媒体们首当其冲,损失百亿美金不是梦…

因此,我们看到从 Snapchat、到 Twitter、再到 Meta,全都做起了 IAP 的生意,毕竟电商带货被验证了很难跑通。而最近三方数据机构发布的数据很有意思,在做内购这件事情上,TikTok 的内购收入最高,甚至比其他所有大公司 App 的 IAP 相加还要高。

Apptopia 数据显示,进入 2023 年到 3 月之前,TikTok 的内购收入比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 内购收入的总和还多 2.05 亿美元。

TikTok 沿用了国内直播打赏这个最赚钱的变现手段,IAP“很能打”,可能并不意外,但要注意的是 Meta。更确切的说,Facebook 也早就采用了打赏变现,在美国 iOS 畅销总榜,基本没有下过 Top150,近两年最好一个季度也能变现 2000 万美金+,但是进入 2021 年以后,IAP 和广告一样进入了下降通道,且没有回头迹象。相较之下,Snapchat 虽然变现收入的体量还很小,却比较平稳且有后来居上的趋势,Twitter 则是天天站在风口浪尖赚着不怎么多的钱。

TikTok 在内的社交媒体们,如何在广告收入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直接从 C 端赚到钱,这背后有各家公司对自己产品的定位、对于自身产品提供服务的价值认知、也有对自身用户画像的理解,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们也借着这个数据,来简单地讨论一下。

评:广告变现的商业模式已经达到天花板,是时候摸着Tiktok的应用内购模式过河了

  1. 云大厂仍在过冬,亚马逊再裁9000人,三个月裁员达2.7万

智东西3月21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一,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员工备忘录中宣布,该公司在未来几周内将裁员9000名,主要涉及亚马逊云科技(AWS)、负责人力资源的“人员、体验和技术”(PXT)部门、广告、游戏流媒体平台Twitch

亚马逊上一轮宣布裁员的1.8万名员工主要集中在设备业务、人力资源和零售业务上。

其中,亚马逊子公司Twitch即将上任的CEO透露,Twitch将裁员约400人。

评:裁员在硅谷像一股流行风似的,都在为之前的扩张买单。

  1. 看不上AI,“元宇宙”之父踏进币圈

AI接棒元宇宙,成为了时下最热烈的风口。但“元宇宙”之父尼尔·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 对AI并不感冒,他认为由人工智能算法输出的作品“一点意思都没有”。

斯蒂芬森更热衷于他创造的“元宇宙”概念。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中,他埋下的“伏笔”终于在30年后引爆,这位作家也因此翻红。

站在聚光灯下,斯蒂芬森的一项大动作是打入币圈,他联合比特币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成立了Lamina1区块链项目,定位是元宇宙专用底层设施。目前,Lamina1已引入了包括VR头显制造商 HTC、游戏工作室Dubit在内的合作伙伴进行首批测试,已有测试代币。作家出身的斯蒂芬森能打造出元宇宙平台级的基础设施吗?“概念套现”的质疑声在坊间响起。

评:概念套现,真香!

  1. 特斯拉的AI野心:向人类预警,给硅基带路

从Transformer模型被提出的那一刻起,人工智能的历史进程被骤然加速了。研究者发现Transformer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效率奇高,相比传统RNN(循环神经网络)优势明显,于是很快便成为NLP研究者们推崇的首选模型。

Google的重大进展,却让OpenAI的工程师们彻夜难眠。OpenAI当年成立的初衷,就是打破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垄断,而面对这只横空出世的“变形金刚”,他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干脆就用Transformer这件敌人的武器,来跟Google正面硬刚。

2018年6月,在“变形金刚”诞生一周年之际,OpenAI推出了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GPT-1,其中GPT里面的“T”,就是Transformer的首字母。此后,OpenAI沿着这条路线把GPT-1持续迭代到本周刚发布的GPT-4,并让ChatGPT火遍了全球。标杆旗帜一出,全球科技巨头就蜂拥而至,纷纷推出了自家基于Transformer的大模型,如Google的BERT,微软的Turing-NLG,英伟达的Megatron、国内华为的鹏程盘古、阿里的M6、百度的文心一言等大模型都是基于Transformer来构建。

更进一步,研究者发现Transformer不仅能够处理语言,处理图像能力也很猛,远胜于传统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2020年,Google科学家提出了Vision Transformer ( ViT )概念[1],给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人工智能也装上了火箭助推器。

到本文开始撰写时,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了68,147次,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被引数量第三高的论文。应该说,Transformer的出现扣动了此轮人工智能热潮的板机,你在朋友圈刷到的所有AI热点,几乎都跟这个“变形金刚”有关。

站在Transformer模型上,OpenAI成为全球最耀眼的明星,而发明人Google也让世界在AlphaGo之后再次敬畏起了它的实力,两家公司一度打起了大模型的军备竞赛,而全球其他科技巨头也不想只做围观者,要么已经躬身入局,要么正在摩拳擦掌。

其实,受Transformer启发,把它运用到炉火纯青并点燃另一场AI革命的公司还有一家,就是特斯拉。

评:老马的经历就是和AI同步进化的,他是把技术和商业化玩的最明白的人。

  1. 羞羞的情趣内衣

内衣在今天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日常用品。据说,早在古罗马时代,女性穿着内衣是为了遮盖和固定胸部,目的是为了方便参加体育竞赛,所以,内衣的发明缘起可能是不折不扣的“运动装”。1859年,一个叫亨利的美国人发明了“对称圆球形遮胸”,并专门为此申请了专利,这通常被认为是现代胸罩的雏形。自此,内衣不仅仅承载着功能性价值,更成为展现女性身材之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1914年,纽约社交名媛Mary Phelps Jacobs用两条手帕加粉红丝带自制了一件内衣,并且在参加舞会时穿着它闪亮登场,被看作是现代无背式胸罩的鼻祖。

随着电商的崛起,情趣内衣这一羞于启齿的产物,找到了一条更适合自身从B端面向C端的渠道通路。而情趣用品、成人用品同样成为一大隐秘但迅猛发展的产业。

评:有意向做这一领域的跨境电商独立站

  1. 以前人手一个,现在连华强北都不卖了,利润“薄如纸”

几十、百元“亲民”价格就能记录运动、检测睡眠……曾经的智能手环推动了可穿戴市场的快速崛起,但经历一波热潮之后,如今这个赛道正走向黄昏。

IDC日前发布的全球季度可穿戴设备跟踪报告显示, 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下降18.9%,降至1.387亿台。 纵观2022年全年,出货量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7.7%,这是该品类出货量的首次下降。中国腕戴设备市场方面,2022年国内销量为4455万台,同比下降13.0%。其中,手环市场销量1276万台,同比下降27.1%,手环市场创三年以来最大降幅,不足腕戴设备整体出货量的1/3。

近日,一位手环供应链企业的高管在电话中对记者透露,手环 “利润薄如纸” 。“无论是中高端还是低端产品,都只有几元的利润。”

在手环处于下降通道时,吹响小米生态链公司美股IPO第一声号角的华米科技(ZEPP,股价1.55美元,市值9354万美元)日子也不好过。不仅业绩由盈转亏,股价也从五年前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的11美元跌至如今的1.55美元,市值不足1亿美元,缩水近九成。

评:可穿戴手环本身不足以吸引大众,应该跟健康关联起来

  1. B站和小红书,商业化“困兽之斗”

B站还没学会抖音,抖音却已经盯上B站了。

近日,抖音悄悄上线了定位于年轻人兴趣知识视频平台的「青桃」,开始对标B站。而去年4月,B站刚学习抖音上线了Story-Mode,成为广告收入的新增长点。

但显然,Story-Mode并没有解决B站的商业化困境,所以近期B站又开始了一系列新的调整,再次向商业化发起了冲锋。

3月10日,「知危」报道,B站正在考虑将前台显示的播放量数据取消,改为以“用户消耗时长”的思路衡量视频的传播程度。

在这之前,B站CEO陈睿在3月初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B站2023年会提升DAU/MAU的比例,目前是28%,我们应该会提到30%。这个意味着更高的用户活跃度、更高的用户黏性,以及更大的用户商业价值。”

同样发力商业化的还有小红书,在B站消息的同一天, 「晚点」报道小红书将直播业务提升为独立部门,由银时(花名)负责统一管理直播内容与直播电商等业务。 在此之前,小红书的直播业务归属于社区部旗下二级部门的业务组。

无论是小红书的组织架构调整,还是B站播放数据前台展示的变化,本质意图都在商业化。只是B站的路径是回归内容,而小红书则是开展更积极的商业化探索。

在这之前,作为社区平台商业化的先行者,知乎和豆瓣并没有交出合格的答案。而同为内容社区,同样面临着内容与商业化平衡的难题,在诸多尝试之后B站和小红书最终选择了两种不一样的尝试,他们又能交出怎样的答卷?

评:如何平衡社区氛围和商业化,两家公司不停探索中

  1. 离开一线城市后,我选择做“回笼漂”

近日,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年轻人“回笼漂”的讨论多了起来。

所谓的“回笼漂”,即一个人离开某城市(通常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后,过段时间又返回该城市工作和生活,所以也有“回笼北漂”“回笼深漂”等说法。

钛媒体报道,一招聘网站研究院院长常濛曾对外透露,根据数据追踪,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时,选择再次回归一线城市。

年轻人选择“逃离”的原因五花八门,比如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没有归属感等。2021年,网红考研老师张雪峰离开北京去往苏州,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我现在很好,我在苏州找到了平衡点和归属感!这是我的城市”,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但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可以像张雪峰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难以适应一线城市外的生活节奏和氛围,让他们最终选择做“回笼漂”。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与其迷茫、焦虑和失落,不如鼓起勇气,再度北上或南下,到北上广深找回熟悉的生活轨迹。

评:本人也从北京迁移到成都,混不好估计也得回笼漂了

  1. 风波暂缓 两大平台今日恢复债券报价

三大主流资讯软件QB(Qeubee)、Wind、DM(Dealing Matrix)暂停货币经纪报价两天,债券市场交易效率大受影响。目前,这场风波迎来暂时性转机。

  3月16日下午,央行、银保监会召集货币经纪公司、银行等多家市场机构沟通。晚间,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财新,已接到通知,除QB外,Wind和DM等资讯软件将在17日恢复债券实时报价。

  财新注意到,3月16日深夜,Wind在其金融终端首页贴出“债市春夏秋冬、四季都撸BBQ”的图文,标注经纪商报价已恢复。

  QB、Wind、DM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于2022年推出的iDeal是债市主流的四大报价软件,其中,QB的市占率最高。据财新了解,除iDeal外,剩余三家自3月15日均暂停了债券报价,这些报价数据来源于银保监会批准的国内六大货币经纪公司——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利”)、平安利顺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际经纪”)、天津信唐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中诚宝捷思货币经纪有限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

评:这就是权力的傲慢,说关就关,最终也会反噬自己。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