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算生电子报17集

  1. ChatGPT相关
ChatGPT启示录系列:Al lnfra下隐藏的千亿市场

ChatGPT火爆之后,科技圈有不少人想谱写AI 2.0的中国故事。

据「自象限」不完全统计,短短一个月,国内有名有姓的大佬下场AI创业已经不下10位。但当AI Infra赫然出现在贾扬清的创业字典里时,一位前百度NLP高级工程师一边感叹贾扬清创业眼光的毒辣,一边对「自象限」说了四个字:这事能成。

这位工程师所说的“这事”,指的也并不是贾扬清创业的成败,而是终于有人看到了中国AI Infra的底子薄弱,想要上手来补一补了,那么,国内做AGI——这事能成

不止贾扬清,最早掀起“大佬创业潮”的王慧文,在披露出为数不多的消息中,Infra 出现了两次。在三个联创中,“一个Infra(基础设施)背景的联创”占据了重要的名额,与此同时,光年之外的第一个动作,便是与国产AI框架一流科技(Oneflow)达成并购意向。

评:相比之前大模型创业潮,AI基础架构的开发才是脚踏实地。

微软DeepSpeed Chat震撼发布,一键RLHF训练千亿级大模型

人手一个ChatGPT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刚刚,微软开源了一个可以在模型训练中加入完整RLHF流程的系统框架——DeepSpeed Chat。

也就是说,各种规模的高质量类ChatGPT模型,现在都唾手可得了!


评:国外一开源,国内就各种自主开发了

AutoGPT太火了,无需人类插手自主完成任务,GitHub2.7万星

近日,AI 界貌似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自主人工智能。

这不是空穴来风,最近一个名为 AutoGPT 的研究开始走进大众视野。特斯拉前 AI 总监、刚刚回归 OpenAI 的 Andrej Karpathy 也为其大力宣传,并在推特赞扬:「AutoGPT 是 prompt 工程的下一个前沿。」不仅如此,还有人声称 ChatGPT 已经过时了,AutoGPT 才是这个领域的新成员。

评:快跟不上gpt的节奏了

  1. 终结扩散模型:OpenAI开源新模型代码,一步成图,1秒18张

在 AI 画图的领域,人们一直关注的是扩散模型,人们一直在尝试不断改进,推出了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DALL-E 等技术,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应用。不过最近,OpenAI 提出的全新生成模型看起来要让这一领域经历一场革命。

与高调推出 ChatGPT 、GPT-4 不同,这次 OpenAI 在上个月偷偷上传了一篇论文《 Consistency Models 》,也不能说是偷偷,只是这次没有媒体大张旗鼓的报道,就显得这项研究有些低调。论文内容主要是关于图像生成领域的。


评:图片生成又进化一步

  1. 一张估值20亿的“笑脸”,正在拆掉OpenAI的围墙

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风潮还在猛烈地刮着。但从各个角度来看,目前这都是一个巨头争霸的战场:更大的模型、更强的算力、更多的用户、更雄厚的资金……这些都似乎成为了想要加入这场角逐的门票。与此同时,核心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开放走向封闭。

而在这高墙正在筑起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新锐的创业公司想要高举旗帜来一场革命。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家名为Hugging Face开源创业公司。

目前,Hugging Face已经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机器学习社区和平台,不仅创下了GitHub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AI项目记录,估值也一路冲破了20亿美元。近期,微软和浙江大学联合发布的一篇关于HuggingGPT的论文更是把Hugging Face推到了舞台中心,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当前这股与众不同的人工智能发展力量。

评:称得上是人工智能界的Github

  1. Meta又甩出AI开源大作,将涂鸦变动画,还公开了新数据集

继释放一系列大模型开源大招后,Meta AI的基础人工智能研究(FAIR)团队发布了首个AI动画绘图(Animated Drawings)开源项目,用AI技术轻松让各种人物涂鸦变成动画。

评:Meta为了元宇宙改了公司名和疯狂砸钱,这次为了AI推出开源Llama, SAM和这个新作

  1. 切换JAX,强化学习速度提升4000倍,牛津大学开源框架PureJaxRL,训练只需GPU

还在为强化学习运行效率发愁?无法解释强化学习智能体的行为?

最近来自牛津大学Foerster Lab for AI Research(FLAIR)的研究人员分享了一篇博客,介绍了如何使用JAX框架仅利用GPU来高效运行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超过4000倍的加速;并利用超高的性能,实现元进化发现算法,更好地理解强化学习算法。作者团队开发的框架PureJaxRL可以极大降低进入Deep RL研究的算力需求,使学术实验室能够使用数万亿帧进行研究(缩小了与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差距),独立研究人员也可以利用单个GPU进行开发。

评:避免在CPU和GPU之间传输数据以提高强化学习速度的开源框架

  1. WebGPU六年磨一剑,浏览器图形性能将一飞冲天

去年夏季,一副名为《太空歌剧院》的AI画作在一项比赛中获奖,由此也拉开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新时代,第一次让外界意识到AI原来已经如此强大。在有了AI的帮助后,画画已然不再是一个需要一定天赋和专业训练的事情,而是变为了人人皆可参与。然而AI绘画也不是完全没有门槛,且不提需要RTX 3080/4090等配备大容量显存的显卡提供算力,更是还要完成本地化部署。没错,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当下流行的AI绘画工具是有使用条件的,并且这一门槛也阻挡了不少人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但现在如果你使用的是Chrome浏览器,那么谷歌的一项更新或许会让人工智能的本地化部署变为“有手就行”。

日前谷歌方面宣布,在Chrome 113 Beta版本中正式启用全新的WebGPU图形API,用于在网络上进行高性能3D图形与数据并行计算。

评:直接通过浏览器调用GPU对模型进行推理

  1. If we lose the Internet Archive, we’re screwed

If you’ve ever researched anything online, you’ve probably used the Internet Archive (IA). The IA, founded in 1996 by librarian and engineer Brewster Kahle, describes itself as “a non-profit library of millions of free books, movies, software, music, websites, and more.” Their annals include 37 million books, many of which are old tomes that aren’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t has classic films, plenty of podcasts and — via its Wayback Machine — just about every deleted webpage ever.

评:Internet Archive是互联网的时光机,挺住!

  1. “俄罗斯谷歌”在2022:制裁、抉择与远去

俄乌战争改写的,不仅是两国近两亿人的命运,还有俄罗斯最大互联网公司Yandex的未来。

这家公司总部设在莫斯科,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起家时Yandex只是一个搜索引擎,现如今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巨头:几乎可以被视为百度、淘宝、滴滴、网易云音乐等一系列中国公司的集合体。

战争爆发前十天,Yandex的领导层还在财报中陶醉于公司去年的亮眼成绩,志得意满地将自己与全球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作对比,并定下了下一年全力扩张的宏伟蓝图。

谁知西方的经济制裁随着炮火接踵而至,Yandex与西方国家的各项商业合作被宣布中止,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暴跌后遭到停牌,高管被拉进了欧盟的制裁名单,我们耳熟能详的芯片断供也没能幸免。

尽管Yandex在俄罗斯根基深厚,但大洋彼岸的威慑对创始人阿卡迪·沃洛日的规划,却是致命的:退出日常运营数年的他,早已把重心放到了自动驾驶、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业务。而它们又极度依赖于西方的服务器和芯片。于是战争爆发数月后,在俄语土地上生活了近60年的阿卡迪·沃洛日无奈决定:与祖国俄罗斯进行切割。

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种绝然不同命运,令人嘘唏!

  1. 跨境电商2023:有人信心满满,有人坚持不住了

谈到跨境电商,东南亚市场是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东盟国家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对于眼下的东南亚市场,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态度。

东南亚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不是什么秘密,不少新玩家仍在不断进入。以阿里巴巴(BABA.NYSE/09988.HK)旗下的Lazada为代表的老头部艰难守土,京东(JD.NASDAQ/09618.HK)这个国内的电商龙头选择收缩业务专做供应链服务,拼多多(PDD.NASDAQ)旗下的Temu不计成本地大肆扩张,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将业务扩展至三洲多国,但却没有向近在咫尺的东南亚做任何布局。

评:也有这么一问,跨境电商还是蓝海么

  1. 巨头造芯,走向台前

近年来,“跨界造芯”早已成了科技界的热门话题。

无论是车企、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亦或是家电巨头,都接二连三地扎进了“造芯”赛道, “自研芯片”似乎成为了一场挡不住的大潮流。

其实早在2010年苹果发布iPhone4明确向外界宣布自研处理器A4后,“造芯”就已不再是芯片公司的专属,谷歌、特斯拉、微软、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接连跨界入局。

尤其是在近几年用户需求日益提升,且半导体行业经历了“芯片荒”以及“科技制裁”的大背景下,“跨界造芯”已蔚然成风。

评:希望不是一波大炼钢铁

  1. 三星和TI,逆周期的孤勇者

“天上的风向变了,地上的草木也跟着折腰,这就是生存之道。”

过去两年中,半导体行业正经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回想2021年,半导体巨头们还在为收入、利润节节攀升,股价屡创记录而欢呼。

而如今,在疫情、俄乌冲突、通货膨胀、贸易争端等因素的多重夹击下,曾经火热的终端市场开始逐渐冷却。行业厂商们也早已品味到股价集体大幅下跌的苦涩,眼下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度日。

据WSTS报告显示,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终端需求放缓,2023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减少4.1%,降至5565.68亿美元。

评:能够逆周期与长期主义的都是偏执狂

  1. 马斯克验证的“神药”,会是下一个风口赛道?

如何一个月的时间内减重18斤?马斯克给出的答案是控制饮食和服用减肥“神药”。

因为马斯克的亲身“试药”,疗效出奇的糖尿病药物“司 美格鲁肽 ”迅速出圈,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减肥药物。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研发的一款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的作用。司美格鲁肽一药难求,这背后映射的是人们对于减肥药物需求的迫切,以及整个减肥药潜在市场空间的庞大。

评:减肥市场的钱景真的不错

  1. 在乐观中“倒下”:一对王牌抗癌组合的事与愿违

创新药领域,向来鼓励冒险家的存在。

面对“绝境”,如何通过大力进攻,找到突围之路,是一家药企核心能力体现。这也是过去几年,K药的核心故事。

在不断物色K药的接力棒之余,默沙东也没有放弃拯救K药,一直在寻找K药联合疗法的黄金搭档。

从LAG-3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到微生物疗法、CAR-M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再到mRNA疫苗,K药在成为“药王”之后,新的目标俨然是“海王”。

赌一把,赌赢了就有未来。自然,赌输了就要承担代价。

K药-Lenvima这对被寄予厚望的王炸组合,在这场赌局上,似乎就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过于乐观的期待,默沙东的大力押注十几个适应症,最终撞上了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成功上岸的适应症还仅有两个,失败案例却在不断上升。

评:生物医药企业都是在临床一二期上市,充分利用公众的资金进行冒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