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的央行大会上发表了20分钟演讲,其中的前半段讲述了当前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立场,他着重强调了劳动力市场走弱的风险,并暗示新的风险平衡状况支持调整货币政策立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9月降息最明显的信号,美国股市应声大涨,美债利率走低,美元汇率下行。
评:是否降息这是个问题
- AI周
0.3B,谷歌开源新模型,手机断网也能跑,0.2GB内存就够用
14B打败671B,微软rStar2-Agent在数学推理上超过DeepSeek-R1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从 DeepSeek 横空出世以来,其在大模型后训练的创新 GRPO 一跃成为强化学习黄金范式。GRPO 已经成为一种大模型通用的强化学习算法,能够用在广泛的后训练任务中,甚至包括让大模型玩 2048:而就在今年,大模型后训练的研究出现了几个重磅结果,包括 Seed 团队的 DAPO,Qwen 团队的 GSPO,微软团队的 GFPO 等等,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对 GRPO 范式的改进。看这些名字都绕晕了,GRPO 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各大研究团队绕着它团团转;GRPO 又有什么缺陷,各大团队都要在它身上动刀?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浅出的解释大模型后训练的原理,近期的技术进化路线,以期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后训练技术进化路线概览
前不久,A16Z 合伙人乔·施密特和安吉拉·斯特兰奇发表了一篇关于 AI 创业路径的深度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他用一个来自能源行业的经典隐喻,概括了当下创始人面临的两种选择:
第一,钻一口“油井”,深耕在某个具体场景,掌握核心数据,最终形成完整的记录系统;
第二,修一条“管道”,把分散的系统和流程打通,自动化那些原本依赖人工判断和跨部门协作的工作。
两条路看似不同,但都可能孕育出规模庞大、壁垒坚固的公司。A16Z 认为,油井与管道并非对立,而是 AI 时代两种互补的财富逻辑。关键不在于谁更好,而在于创始人能否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玩哪一种游戏,并坚定地走到终点。
评:AI 创业路径最佳选择
AI 最臭名昭著的 Bug 是什么?不是代码崩溃,而是「幻觉」—— 模型自信地编造事实,让你真假难辨。这个根本性挑战,是阻碍我们完全信任 AI 的关键障碍。大模型会有幻觉,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常识,让每一个严肃使用大模型的人都不得不谨慎小心。OpenAI 也指出:「ChatGPT 也会产生幻觉。GPT-5 的幻觉明显更少,尤其是在执行推理时,但幻觉仍然会发生。幻觉仍然是所有大型语言模型面临的一大根本挑战。」尽管现在学术界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用来降低模型幻觉的方法,但目前尚未出现能彻底「根治」模型幻觉的良方。那么,大模型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幻觉呢?今天,OpenAI 罕见发表论文,系统性地揭示了幻觉的根源。
评:理解幻觉的根源
2024年12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Hinton登台,发表了题为《玻尔兹曼机》的演讲。当时,斯德哥尔摩大学Aula Magna礼堂内座无虚席,全球目光都集聚于此。他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与John Hopfield利用神经网络,推动机器学习基础性发现的历程。
评:Hinton分享必属精品
当地时间9月3日,OpenAI发布《人工智能时代保持领先:领导力指南》(Staying Ahead in the Age of AI: A Leadership Guide),旨在帮助企业在快速发展的AI浪潮中找准方向、提升竞争力。OpenAI指出,当前AI技术迭代速度正以史无前例的态势推进。自2022年以来,前沿大模型的发布数量增长5.6倍;运行GPT-3.5级模型的成本在18个月内大幅下降280倍;AI的行业采用速度更是桌面互联网时代的4倍。技术爆发带来的商业价值同样显著:早期布局AI的企业,收入增长速度已比同行高出1.5倍。
评:企业AI战略制定,AI应用落地的行动框架和实施路径
近日,由硅谷顶级风险投资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简称a16z)发布的第五期“全球AI百强应用榜单(AI 100)”出炉。这份持续输出了两年半的榜单,不仅是评估哪些AI应用正在真正赢得全球用户的热捧,更揭示了AI行业的消长,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a16z的这份榜单并非以收入论英雄,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最能反映用户真实选择的“用量”——网站的月度独立访问量和移动应用的月度活跃用户。
评:中美对AI发展道路不同造成其产品布局差异化
作为一款月活已达2800万的AI产品,Character.ai从发布上线开始,在没有大量投放的情况下,也实现全球爆发式增长,让大家看到AI情感陪伴的市场空间!所以,值得AI产品经理们细细琢磨研究,今天尝试用一篇文章系统深入的分析这个产品,全文14000字,还是老样子,我将从产品、技术、用户、商业、行业竞争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个产品。
评:最近关注AI陪伴赛道,刚好了解一下
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从何时起,陪伴我们的已经不再只是屏幕里的ChatGPT?AI正在挣脱虚拟世界的束缚,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形体,悄然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桌面上,小巧的AI机器人会在你回家时转头问好,回应你的喜怒哀乐;手腕上,智能健康手环不仅能精准监测心率,更会在你焦虑时轻轻震动,传来呼吸引导建议。2025年,AI陪伴硬件正悄然成为科技界的新风口,奥特曼、朱啸虎、雷军等商业巨头纷纷押注。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成熟和硬件成本的下降,AI正从手机和电脑中的虚拟存在,延伸为具有物理形态的陪伴者。
评:情怀,简单,价格是核心要素